记者来信:河北涞源“地下标志性建筑”缘何群众叫好
河北新闻网
2011-10-09 14:15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赵耀光
【字号

本站搜索

    新华社石家庄10月9日电记者来信:河北涞源“地下标志性建筑”缘何群众叫好

    新华社记者杨守勇、王昆

    日前,记者走进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涞源县城区综合管沟工程里,宛如置身欧美大片的城市地下管道设施。只见工程横断面约为3米×3米,虽三人并行仍显得绌绌有余,电力线、消防管线、通信线、电视有线及上下水管等排列井然有序。随行的县住建局局长年保中告诉记者,城区综合管沟已成为贯通涞源县城的一条地下“大动脉”。

    年保中说,从2008年开始,涞源县围绕“山水宜居城市、生态旅游胜地”目标,科学谋划,总计投资4亿元建成了这项长达31公里的城市主要街道综合管沟工程。虽是投巨资建的标志性建筑,且不显山不露水,却得民心顺民意,被当地不少干部群众称为真正的“政绩工程”。

    据介绍,涞源县的综合管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它管线全部入地,全面清理了城市上空的“线路蜘蛛网”;它利用自然地势流向巧妙布局,结束了县城道路污水横流的历史,城区污水收集率达到了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这条地下工程彻底避免了路面城建和水电气等安装维护工程中的“拉链式”作业现象,潜在效益十分巨大,被河北省政府评为“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年来,许多地方为展示当地形象,不惜重金建起规模豪奢的“地标建筑”,“白宫”、“天安门”、“世博会中国馆”……有些地标建筑徒有其表、实际用途并不很大,劳民伤财不说,甚至还民怨沸腾。应该说,涞源县的这项地下“地标建筑”,外表不气派,外人也少有看到,却华而有实,尽惠于民,也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

    其实,地标性建筑投资多少、规模多大、气派豪华等,都不是事件的本质,关键是看建起它是否有益于民,有没有严重脱离地方实际。当前,虽然一些地方仍未脱贫致富,个别干部却好大喜功,为达到显露个人政绩的目的,严重脱离群众的所思所愿,建地标建筑成风,结果总事与愿违。

    可见,尽量减少一些奢侈腐化的“工程”,多树一些普惠民生的“标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竭尽全力为人民办实事,才能真正达到“执政为民”的效果,从而彰显干部良好形象,树立党委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完)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