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郭海波:脚印永留通往农家的路上
河北新闻网
2011-09-29 08:51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娜
【字号

本站搜索

 
 

    9月下旬,正是梨乡收获时节。行走在邯郸魏县果园深处,所乘车辆,恰是郭海波生前所开面包车,车体外侧喷绘“新能源”字样。也正因了这几个字,在魏县城乡,许多村民一看到它,就知道郭海波来了。

    如今,郭海波离开大家已有多半年时间。但是,追寻他的背影,和东南温村宋书廷一样,许多与郭海波打过交道的村民,说起“郭主任”这位老大哥,连手机号码都能脱口而出。

    当他们讲起与郭海波相遇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或敬佩或唏嘘,泪眼婆娑中,分明可以感知郭海波奔涌沸腾的热血和心跳。

    从无知外行到沼气专家,从一张白纸到5万多沼气农户,这是郭海波一生所能放出的最大光芒。

    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扎实

    从部队转业后,郭海波先在魏县第一中学,不久调到文体局办公室,撰写政工材料,成了一名“笔杆子”。再后来,是一名文化市场执法人员。

    1998年前后,冀南城乡兴起一股“歌厅热”。老同事郭凌君回忆,当时一共3名执法人员,其中俩女同志,下乡进村全凭自行车。她记得,1998年4月底,有人举报双井镇有歌厅扰民。双井镇距离县城20公里,但郭海波坚持要去,“群众举报,咋能不管”。8点上班,3人骑车,走了俩小时,才到双井镇。好不容易找到那个歌厅,有人告诫他们,歌厅老板“是地痞,不好惹”。

    郭海波让两名女同事在外面,他先进去,谁知半个多小时后,不见出来。同事担心意外,急忙报警,等民警赶到,郭海波已经出来,说处理好了。

    不管在哪儿,郭海波给同事的印象是言语不多,敢于担当,俨然一副凛然正气的“好大哥”姿态。

    2003年,郭海波调到魏县新能源办公室。一个全新的行业,他对此一无所知,于是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妻子刘文英说,海波每次下班回家都带着沼气、太阳能之类光碟和书籍,很着迷。

    同事杨淑敏说,郭海波白天到村察看,晚上加班分析数据,总结经验,不久就成了新能源方面的“专家”,“连我们这些专业人员都比不了”。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