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话治堵:缓解拥堵要互通“有”“无”
河北新闻网
2011-09-23 08:1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字号

本站搜索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专电题:“无车日”话治堵:缓解拥堵要互通“有”“无”

    新华社记者 李志勇

    22日是第五个“中国城市无车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在这一天划定“无车区”,禁止社会车辆在该区域内行驶,以此来倡导市民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以缓解目前国内城市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

    “无车日”只有一天,但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天天都有。要根本缓解交通拥堵,必须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真正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交通拥堵的缓解不应“无”中生“有”,而要互通“有”“无”。

    只“无”难生“有”

    “无车日”起源于法国,后来欧洲一些国家发起了“欧盟无车日”,“无车日”慢慢开始走向世界。中国虽然步入汽车社会时间较短,但对“无车日”的关注与重视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从2007年起,国内参加“无车日”活动的城市越来越多,已经从最初的108个城市,扩大到了今年的142个。这一方面体现出城市管理观念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城市交通拥堵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生活的首要问题之一,拿出一天时间进行反思,确实很有必要,但如果只满足于在“无车日”搞一下活动这个形式本身,则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就算路上的汽车集体消失一天,又能怎样,交通拥堵就解决了吗?”很多人对“无车日”活动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北京自2004年开始分阶段缓解交通拥堵,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建设交通枢纽改善换乘环境等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机动车的高增长下,这些效果大打折扣。

    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采取了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开始时道路的拥堵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拥堵指数、拥堵路段的数量等指标都有明显好转,但没过多久,在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交通状况几乎又恢复到了限行之前的水平。

    2010年底,北京实施了国内最严厉的治堵措施,将每年新增小汽车的购买数量控制在24万辆。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来干预市场,这样的例子还不多见,可见北京交通拥堵的严峻性,以及治堵的决心和力度。

    但这也只是一个治标的办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流量的压力,而不能改变目前拥堵的状况。

    市民张峰表示,要让市民感受到“无车日”给出行带来的变化,并且把这种变化延续下去,才能真正鼓励人们主动选择公共交通。如果“无车日”过后一切照旧,那将不会有任何效果。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