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变化】山里娃有了新校园
河北新闻网
2011-08-31 09: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娜
【字号

本站搜索

    □河北日报记者 赵晓清 艾秀廷

    大山深处的磁县陶泉乡岔口村,位于河北、河南两省的磁县、涉县、林州三县(市)交界处,靠近我省最南端。今年10月,新改建的岔口小学将投入使用。

    8月24日一早,记者驱车从磁县县城出发,绕过重重山丘,沿蜿蜒的公路行驶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这里。刚进入村口,由四层楼房组成的三栋建筑便映入眼帘。

    校园内,施工正酣。一条近两米深的管道沟从校园北侧的锅炉房通往中部的教学楼和南侧的两栋宿舍楼,工人们正在沟内安装供暖管道。“10月份,孩子们就能在这个新校园上学了。”岔口小学周俊卿校长高兴地对记者说,新校园创了岔口小学多项历史“第一”:教室、宿舍第一次安了暖气,校园里第一次有了食堂和浴室,家距学校1.5公里以外的孩子第一次可以到学校免费住宿……

    岔口小学始建于1956年。2008年11月,磁县按照四轨制寄宿式标准化小学的标准,对破旧的学校进行全面改建,新建了四层教学实验楼、男女生宿舍楼,以及300多平方米的餐厅,建筑面积达45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24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就读,解决250名学生的住宿和用餐问题,周围12个自然村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将全部迁入新校园。

    北王庄村有800多人,距岔口村约4公里,地势崎岖不平,房屋依山而建。北王庄小学位于村中心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几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教室围成四合院形状,窗户很小,采光很差。“孩子们都盼着搬新校园呢!”已在这里教书25年的郭学秀校长告诉记者,北王庄小学有一、三、五三个年级,三个班,4名老师,31名学生,“十月份,三年级以上的16名学生将搬到新学校。那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一人教了,孩子们将得到更系统的教育。”

    为改变农村中小学“小、散、弱”的状况,近几年,邯郸市大力实施均衡教育,2006年启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目前已建成标准化中小学300余所,同时引导优秀师资到农村去,到2015年,该市标准化学校将达到1148所,基本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农村中小学师资配备也将达到规定标准。

    岔口小学所在的陶泉乡,在磁县19个乡镇中经济条件最差,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也长期处在全县末位。2009年以来,磁县投资1200多万元,对这个乡的中小学校进行大规模改造,目前全乡15所中小学,11所已改造完毕,4所即将改造,1800多名中小学生的上学环境得到改善。“校舍新建了,师资力量也加强了。”陶泉乡学区校长申建峰说,自2009年以来,有50多名大学生到陶泉乡支教,目前陶泉乡学区155名教职工中,支教老师有60多名,今年还有8名来自县城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到这里轮岗支教一年。

    2000年毕业于武安师范学校的马晓华老师,2007年来到陶泉乡索庄中心小学支教。她的家在几十公里外的马头镇,三岁的孩子由奶奶带着,经常要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像马老师这样,在这个学校支教的老师还有5名,都住在学校二楼的宿舍里。虽然每个月比东部平原乡镇的老师能多领180元支教补助,但马老师说,支撑她们在这里坚持下去的,是对学校的感情、对孩子们的感情,“山村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学校教育的职责很重。能带着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很满足。”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