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美妈妈”褒扬也要适度
河北新闻网
2011-07-14 20:25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莎
【字号

本站搜索

    浙江杭州31岁“最美妈妈”吴菊萍伸手接住从10楼窗口坠落的两岁女童妞妞,近日来在海内外引发集体感动,有美国网民甚至建议授予她诺贝尔和平奖,对此中国专家认为这种爱超越种族、国家。(7月7日《中新网》)

    危急时刻,“最美妈妈”勇于伸出双臂,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于倒倾,演绎了一幕人间有爱的壮美图景。我们有理由为之感动,也同样有理由给予热烈的掌声。在时下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受到超越明星一般的社会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人性之美是生命永恒的追求,任何一次人性之美的闪光都理应得到应有的褒扬。但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过度的追捧就无形中披上了炒作的色彩。在各方媒体对于“最美妈妈”近乎铺天盖地的讴歌赞誉中,我们其实应该反思:有必要将“最美妈妈”渲染成道德英雄吗?

    “最美妈妈”的义举,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视为是一种公民道义精神的绽放。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该漠视他人的危难,而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人性和道德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美妈妈”获得了超越常规的热捧、“不仅感动中国还感动了世界”,让人不仅看到了被过度拔高的道德精神,还有道德底线和道德标准的退化。

    道德之美,道德之善,必须要予以褒奖,这有助于美德的弘扬和传播。但道德褒奖应该“有限”,不能“无限”延伸。就事论事,从媒体及时跟进的正面报道、所在企业的物质奖励、社会性的集体祝福,到政府官员的亲临探望以及作为道德楷模的精神宣扬,“最美妈妈”所得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在此基础上,泛滥成灾的道德追捧其实已经成为她的不可承受之重。不妨回头来想想:在展开义举的瞬间,“最美妈妈”有没有想过要获取什么?而义举被曝光后,潮水一般涌来的鲜花与掌声,真的是她所需要的吗?而这,又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无限延伸的道德赞美曲一哄而上,褒奖道德的本义早已得到异化。

    长期以来,我们更热衷于对道德人物在形式上的追逐,而缺乏真正产生共鸣的人性思考。或许正因如此,这些年被舆论捧红的道德楷模,都不过是惊鸿一瞥和昙花一现。时过境迁之后,鲜花枯萎了,掌声落寞了,暂时的绚烂荣光销声匿迹了,而一种美好的价值观犹自成为被摆放在道德祭坛上的祭品,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拿出来“秀”一场,如此循环往复。

    还值得一提的是,“最美妈妈”的走红带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可当下一个“最美妈妈”出现而社会又缺乏相应的“热度”,不知道我们又该情何以堪?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