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
河北新闻网
2011-05-27 19: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潇
【字号

本站搜索

保定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遗址位于清苑县境内,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风貌和当年32华里的地道网,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创举的典范。电影《地道战》、《烈火金刚》、《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拍摄于此。

    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境内,有一个很普通的村落—冉庄,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实行惨无人道的大扫荡、蚕食和“三光”政策,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大血案,在华北大地上形成了“抬头见岗楼,到处是狼烟,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悲惨景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打击敌人。地道战是平原地区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杰出创造,使无险可守的平原变为坚不可摧的要塞,成为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19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建立了晋察冀边区政府。不久,在河北平原设立冀中区及县区基层组织,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组织人民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冬,冉庄建立起党支部,并组织起农、工、青、妇会及人民武装委员会。冉庄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仅1939年—1940年间,冉庄就有85名青年参军,走上抗日前线。冉庄抗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站岗放哨,除奸反特,传递情报,坚壁清野,扒铁路,炸桥梁,割电线,毁公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保定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

    1939年农历6月15日,是冉庄人民最难忘的日子。这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冉庄,他们手中的刀枪寒光闪闪,把村民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集中训话。妄图抓捕抗日干部,摧毁抗日政权。集合的群众稍一怠慢,就遭到敌寇的刀砍枪杀。这一天,日本兵杀害冉庄村民13人,打伤致残11人,抓走11人,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大牲畜17头,烧毁生产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抢走财物上百车,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冉庄这块家乡热土上的无辜百姓,惨遭大难,苍天垂泪,大地含悲。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闻讯策马飞奔冉庄,目睹惨状,掉下了眼泪。随后,他带来大批救济粮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冉庄群众重建家园,抗战到底。自此,冉庄的抗日烽火熊熊燃烧。

    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有效打击敌人,冉庄群众开始在偏僻、低洼的野外和村里挖隐蔽洞,开展起震惊中外的地道战。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地洞由最初的单口洞逐步改成双口洞、多口洞,后又加宽加长,从隐蔽地洞发展成为地道,终于挖成以冉庄十字街为中心的4条主干线,24条支线,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地道一般宽约0.7—0.8米,高约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从地道的用途来说,可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

    地道构造复杂,设计巧妙,里面建有休息室、厨房、储粮室、指挥部、兵工厂等各类设施,内设路标和照明灯,地道交叉处设翻板陷井,敌人万一进入地道,一踏上“翻板”,就会落井毙命,地道与水井相通,既可通风又便于排水、取水。

    地道出入口灵活多变,有的设在室内墙角,有的利用牲口槽、风箱、锅台、井口作为出入口,经过伪装,敌人很难发现。为有效杀伤敌人,全村主要街道和路口,构筑了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等战斗工事,都与地道相通,既能观察敌情,又能冷枪杀敌。工事周围设地雷孔,拉线引入地道。若敌人靠近工事,便拉响地雷杀伤敌人。沿街和路口墙角下设有联通地道的射击孔,隐蔽枪眼。射击孔遍布全村每个角落,构成“明暗火力交叉,高房、地面与地下火力交叉”的立体火力网。

    冉庄地道具有“三通”、“三交叉”、“四好”、“五防”的几大特点。三通即高房相通,院落相通,地道相通;三交叉即明枪眼与暗枪眼相交叉,高房工事与地堡工事相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相交叉;四好即好打、好钻、好藏、好跑;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冉庄地道充分体现了冉庄人民的集体智慧。

    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人,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有力地推动了冀中的抗日斗争,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冉庄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涌现出多位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有爆炸英雄梁连恒,智取敌炮楼的王九福,击毙伪团长的李明贵,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张森林和李连瑞两位烈士。如今冉庄烈士同眠在村旁烈士陵园内,同生前一样,他们忠诚地守卫着家乡,守卫着老区的人民。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出,忠魂英烈永垂青史。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保护非常重视,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和展览室,维修和加固了部分干线地道和高房、小庙等工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地道战的轮廓。近年来,又修建了一座900平方米的新展厅,将新征集到的大量宝贵文物充实其中,使馆藏文物和展品达到400多件。 遗址先后被共青团中央、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上世纪50年代,亚非拉31个友好国家的代表来冉庄参观,地道战的神奇魅力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65年,电影《地道战》在全国放映后,冉庄地道战遗址更是家喻户晓,名扬中外。此后,又有《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等十多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在此拍摄。

    旅游向导 来到冉庄,您会看到电影《地道战》里那棵高高耸立的老槐树,树杈上饱经风霜的古钟,陈旧班驳的磨房,渐被风化的石碾,以及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距纪念馆东北1000米处的“侵华日军罪行展览馆”,记述着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野蛮行径,您还可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堡垒户”家中,向乡亲们请教当年抗日战争的情况。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附近有不少小饭店和家庭旅馆,可享受地道的农家风味。您还可以到展览馆尝一尝为参观者准备的玉米面野菜团子、菜汤等免费冀中抗战餐。馆内的旅游商店可购买到有地道战特色的各种纪念品。冉庄和平山西柏坡顺路,北京、天津的客人可将这两个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专线一日游的内容。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