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1班集体”:爱生爱(图)
河北新闻网
2011-04-19 0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瑾
【字号

本站搜索

 

    一口气写完8000多字的长篇通讯《有种美,纯粹得打动了这个春天》,还是觉得有好多话没表达出来。

    有些东西真的不好用语言表达,你只有去细细地“感觉”。静静地面对,轻轻地聆听———这个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毕业生集体。

    幸运的是,果树9301班的成员之一张淑玫,恰巧和我是同事。因为这个“有利条件”,采访期间,我和果树9301班的同学的近距离接触自然就多了。那天中午,我和果树9301班的时翠平、杜彦敏、牛树启、祁业凤、还有张淑玫,坐在一起吃自助餐。几个人都话不多,偶尔互相问问家里的孩子或老人。起身时,他们每个人的盘子都吃得精光。

    正是从这个细节开始,果树9301班这个集体在我的思维世界里一点一点丰满起来。

    时翠平是果树9301班的团支书,毕业后留校任教。当学校通知她准备一下介绍先进事迹的发言材料时,她有些惶恐甚至想拒绝,理由很简单“我们做这点事真的不值得一提”。最终推脱不下,她赶紧找同学“求援”。在她准备发言稿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止一次地叮嘱她:“我们做的事很平常,原汁原味讲出来就行,千万不要加工,更不要渲染。”

    如今在省林业局就职的杜彦敏是果树9301班的班长,专门从石家庄赶到母校,他说最近他几乎成了“新闻发言人”。一向为人低调的他,语气里有些难为情。“我们每位同学就是自然而然地做了,没有什么强制性的约定,我们只想对我们的好同学宝元有个交代,给老人一个慰藉,真的很简单。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记者调查才知,这个有些腼腆的班长,曾多次特意到承德深山里看望病故同学李宝元的父母,每次都留下一些“孝心钱”。在李维贺老人1998年9月25日的回信中,就曾提到过“这个好班长”。

    15个年头过去,果树9301班都是将近40岁的人了。现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孬”。但给病故同学宝元的父母寄钱,15年来,几乎成为他们过年前“雷打不动”的事儿,每年春节前,都会有100、200、300、500、1000元的汇款单从石家庄、保定、邯郸甚至山西原平等地寄到承德“宝元爸妈”手上。

    时翠平和牛树启是夫妻,每年春节前给老人寄钱从没间断过,先是100元、后来房子的按揭贷款还完了,改为200元,再后来觉得老人年岁越来越大,提高到了500元。两人还将结婚照寄给了老人,一直摆在老人家最显眼的位置。

    由于专业和生源的关系,过去,保定人对农大的学生有两个印象,一是“土”,二是“憨”。现在看来,正是这种不带任何雕琢的朴素情感使他们能够在日月轮回中坚持15年固守一个约定,能够在利益喧嚣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能够把一份孝心用行动书写得如此感人。

    透过果树9301班这个朴实无华的集体,也让人们认识了阳光朴实的宝元和他那仁爱诚信的父母。采访中我曾试探着问果树9301班的同学,如果宝元生前是个自私、狭隘、孤僻的人,或者是你们当初的安慰信没有得到两位老人的“家书”互动,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一句话:“爱生爱,恨生恨”。

    在赞美9301班的同时,人们不自觉地想起了,不久前北师大教授董藩在微博上对其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甚至想起了,前几年骇人听闻的马家爵事件。

    这种对比和反思,或许才真正是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9301班的深层意义。

    (编者注:作者为采访了河北农大“9301班集体”事迹的本报记者。)

    □静冬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