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村支书共话新民居:让农民“住得好”须防止“被上楼”
河北新闻网
2011-01-16 0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兰菲
【字号

本站搜索

威县固献乡一村王庆安夫妇搬进新别墅 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马国胜)一个是准备建设新民居的村,一个是开始建设新民居的村,一个是新民居建设初具规模的村。1月14日,记者巧遇了这样三个村的村支书,他们的新民居建设虽然处在不同的阶段,但对新民居建设的认识却基本一致:推进新民居建设,关键不是要给农民什么,而是农民需要什么。

    准备建设的村引导村民转观念,防止“被上楼”
 
    “我们村估计今年做规划,明年开始新民居建设。”省人大代表、乐亭县王滩联村党支部书记郭金春说。记者注意到,郭金春手上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报告,涉及新民居建设的内容,都被他用黑笔重重画了出来。“要让农民自愿上楼,防止‘被上楼’,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他们多年生产生活习惯形成的传统观念。”郭金春说,“我听说有的地方,就有农民编顺口溜自嘲:‘扛着锄头上五楼,阳台上面把猪养’。”
 
    榜样示范是转观念的最好手段。为此,郭金春几次带着村民代表参观完成新民居建设的村。另外,他还反复给村民算一笔账:原来的房是拆了盖,盖了拆,一辈子盖几次房。而新民居建好后,50年不落后,盖一次房,既省钱又省地。
 
    开始建设的村让一部分农户先建起来,防止“一刀切”
 
    “我们村已经有几十户建起了新民居,都是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别墅。”省人大代表、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说,他们采取的是逐步推进的办法,以防止一刀切。
 
    据吕廷祥介绍,东留善固村新民居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让经济条件较好、又有急切住房需求的户先建起来;第二步,通过榜样示范和引导,逐步让不急需住房的户建起来;第三步,为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建养老院。“通过引导和示范,一定会让农民自愿住进新民居。”吕廷祥说。
    
    初具规模的村发展产业,防止“住得好却住不起”
    
    “我们村共有300来户,已经有220多户搬进了新民居。”省人大代表、涉县河南店镇石岗村党支部书记江铁旦说。
 
    据江铁旦介绍,他们的新民居建设得非常漂亮,都是近3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街道进行了硬化,新村进行了绿化和亮化,还建了占地200亩的水上公园。基础设施也很完备,水电气齐全,还有有线电视和网络。“群众对新民居普遍满意,但就是居住成本高了。”江铁旦说:“为了解决农民‘住得好却住不起’的问题,我们开始发展设施蔬菜。”据了解,目前,该村700多亩地中,已经有300多亩种上了设施蔬菜,每亩收益在8000元至1万元。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