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建英:“小巷总理”五十年
河北新闻网
2010-11-14 16:05
来源:庞建英
责任编辑:兰菲
【字号

本站搜索

 

■一个啥事儿都爱揽的热心大妈

永新里有40栋楼,1820户,7115人,庞建英是提人知名,提名知情。小至柴米油盐,大到上学就业,她的脑子里不知怎的就装下了这么些的大事小情。

“这事儿我管了!”这是庞建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话说着容易,但在庞建英这里却是掷地有声。跟着她在院里溜达,左顾右盼间,冷不丁听她喊一声:“同志,请把垃圾扔进垃圾筒里,别搁在外面!”转身一看,一位小伙子一面提起垃圾袋,一面不好意思地应着:“唉,庞姨,下次我一定注意!”像这样的小事庞建英管,而对于一些关系到居民生计的大事,庞建英更是往自己身上揽。永新里的居民多数是邯郸国棉二厂职工,这几年由于企业减员压锭,社区下岗职工较多。庞建英带领居委会一班人,积极为下岗职工谋求新的就业门路。去年,永新里被评为邯郸首批“无下岗失业人员居委会”,这个荣誉所得不虚。

田凤芹是永新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7年前,刚刚45岁的她从邯郸国棉二厂下岗。田凤芹本是厂里的医生,下岗后心里十分失落。有人给她出主意:“去找庞主任吧,这事儿她能管。”田凤芹硬着头皮找到了素不相识的庞建英,没想到庞建英当场拍板:“这事儿我管了。”接下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庞建英帮她跑好了各项手续,又解决了场地,帮她办起了社区诊所(卫生站的前身)。卫生站现如今红红火火,对贫困户、残疾人还常常减免甚至不收费。为此,卫生站被邯郸市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

田凤芹说,她绝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成就。自己哪天下的岗已经忘了,但她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1998年10月25日,诊所开业,而这一天,是她新生活的开始。同样让田凤芹铭记在心的还有开业当天庞建英送上的一副对联:下岗并非绝路,上岗也有忧愁,横批:路在脚下。

■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1955年1月1日,随着《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正式实施,“居委会”的名称第一次在中国出现。18天后,从大名县老家来到邯郸的庞建英成为国棉一厂居委会的一员。刚开始,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有任何收入,1960年后,才有了每月21元的生活补贴,此后,24元、29元、50元、57元……直到近些年,庞建英每月才拿到240元。对此,院里的高阿姨总觉得过意不去。上世纪70年代,本来已考上某财贸单位的她遭人顶替,眼看着工作要泡汤,得知此事的庞建英多次找领导反映,终于替她讨回了公道。如今,高阿姨退休后每月拿五六百元,看庞建英每月仍拿二百多元钱,她心里不落忍,拉着庞建英的手说:“庞大姐,你别担心,我管你!”

其实庞建英并不是没有机会。她少女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纺织工人。1958年8月,她通过招工进入了邯郸国棉二厂,但短短3个月后,当国棉二厂居委会伸手相邀,她毫不犹豫又回到了熟悉的岗位,从此再没有离开。

几十年里,虽也有过转干、提职的机会,但庞建英都拒绝了。50年过去了,庞建英仍然不是干部,不是工人,只是一个普通居民。庞建英的执着,为永新里造就了一个忙人、好人、热心人,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她不会做饭,顾不上照顾孩子,五个子女基本上由老伴带大。1998年1月,与庞建英相伴近40年的老伴病重住院,而省“两会”即将召开,作为省人大代表的庞建英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在老伴的支持下带着深深的牵挂如期赴会。谁知,这一去,竟是诀别。照习俗,老伴火化的日子正是农历大年初一,庞建英含泪把丈夫推进了太平间:“你就在这世上多过个年吧!”正月初六,她才让孩子到厂里报丧。事后她说,要是大年初一发丧,厂子里得来人,邻居们得帮忙,大家都过不好这个年。对于母亲,孩子们从原来的不理解,到心疼,再到默默地支持,因为他们知道,母亲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人物心语]

“居委会工作要做到五勤:嘴勤、腿勤、眼勤、手勤、耳勤。”

“我也想过退休,但现在还不行,我已经铺下了一个摊子,总得把它干完、干好。”

“这么多年,我最对不住的就是家里人,尤其是老伴……”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