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峰:永留清廉风范的柔情“黑脸”
河北新闻网
2010-11-09 16: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兰菲
【字号

本站搜索

 
蒋瑞峰

■核心提示

2009年5月19日,省政协常委、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姜瑞峰,在沙河市巡视期间因突发心脏病,病世在工作岗位上,享年61岁。

姜瑞峰参加工作46年来,无私无畏,一身正气,对腐败分子嫉恶如仇。“黑脸”的形象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心中,成为全国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由“上访”到“下访”,他倡议创建了成建制的下访工作队。胡锦涛总书记为此作出重要批示:“石家庄市纪委‘下访’工作做得很有特色,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而这一切源自于他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在反腐战场上还矗立着他挺拔的身影;在农家“下访”的院子里还萦绕着他问暖的话语;在山乡“结亲”的土屋里,刚倒的热茶还飘着香气

……可是,我们的“黑脸”却走了。

2009年4月1日,省政协常委、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黑脸”姜瑞峰率省委第三巡视组入驻沙河。在沙河巡视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带领巡视组分别谈话148人次,查阅案卷资料160余份,接待信访48人次。

5月16日凌晨,姜瑞峰突发心脏病。当家人接到姜瑞峰突然发病的消息急忙赶到邢台市时,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5月19日,对家里一句嘱托的话都没能留下,姜瑞峰就这样静静地走了。

姜瑞峰常说,“只有查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案件,才能取信于群众,才能使老百姓看到共产党反腐败的决心。”

素昧平生的老百姓,奔着他来、朝他下跪、向他倾诉冤情,冲的正是他这张“黑脸”。

从乡镇工商所所长,到省纪委监察厅正厅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黑脸”姜瑞峰“黑着脸”查办的大小案件,数以万计。

其实,“黑脸”出名,靠的绝不仅仅是“脸黑”。

他骨头硬。曾经有人劝他别轻易捅马蜂窝。他说:“从查处假药案开始我就没想能活到今天,我绝不让老百姓指着我的脊梁骨骂共产党!”

1997年12月,姜瑞峰刚到石家庄市纪委工作,食品四厂职工就闻讯上访,反映该厂领导贪污受贿,以致造成工厂将要破产的问题。为维护政治稳定和保持春节期间的社会安定,姜瑞峰亲自担任总指挥,经过20天的昼夜工作,不仅查明该厂亏损1.2亿元的问题,同时,查清了原厂长、书记及广告科长贪污56万元的案件。

他心肠软。到石家庄市纪委书记任上第一天,机关大门口跪了一片慕“黑脸”之名来上访的群众。他把这当成了莫大的耻辱,由此“憋”出了“大街接访”、“干部下访”的创举。

在他的建议下,市纪委机关率先成立了一支由17人组成的下访工作队,走村入户,使群众上访不出村、突发事件不激化,多年上访的积沉案件数日就能得到清理。

2001年6月,市纪委下访工作队在某县级市下访中获悉,该市某镇副镇长张某等人在计划生育罚款中,非法拘禁无辜群众,将该镇村民成天刚毒打致死,将其嫂殴打致伤。姜瑞峰听完汇报拍案而起:“如此草菅人命,人性何在?”立即通知下访工作队连夜前往调查。姜瑞峰亲自赶往该市坐镇协调。问题查清后,经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该镇副镇长张某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公职,6名主要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对该市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追究了责任。

在石家庄市纪委工作的9年间,姜瑞峰带领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上万件,处理相关人员10400余人,其中涉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10余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68亿元。

胡锦涛总书记曾对下访工作队作出重要批示:“石家庄市纪委‘下访’工作做得很有特色,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文/河北日报记者刘常俭)

■人物心语

“看到上访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下跪,我就想到我的亲娘。老百姓为什么要给你磕头,他希望你能重视他,为他解决久拖不决的问题。我惭愧呀!我于心不忍哪!我们有些干部没有为老百姓把事办好啊!”

“谁跟老百姓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

“当我们端碗吃饭时,要想到是老百姓种的粮食;当我们拿着工资数钱时,要想到是老百姓缴的税。作为人民的儿子,怎样对待衣食父母?这是每个纪检干部需要思考的问题。”

“绝不让老百姓指着我的脊梁骨骂共产党!”

“老百姓喜欢黑脸包公式的青天,我就去当,上为共产党争光,下为老百姓出气。一个人要时刻为自己的名誉和脸面想一想,哪能不要脸呢?”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