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频道_原创专题>>“不打针爷爷”胡皓夫 炮轰滥用抗生素>>图片新闻>>胡皓夫:誓作良医终不悔

胡皓夫:誓作良医终不悔

http://www.hebnews.cn 2010-12-20 15:38 新华网河北频道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每天7点多准时来到医院,周一、周四出专家门诊,周三带ICU(重症监护)的医生查房,周末参加学术活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把这种忙碌的生活和一个80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双手、双脚因严重痛风,关节异常肿大的老者联系在一起。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为患儿带来健康,是我人生不悔的追求。"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语气,坐在记者面前的胡皓夫如一位慈祥的长者,"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我的疼痛就会减轻!"

胡皓夫教授(资料图)

"不打针的爷爷"

    12月初的一天,记者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的一间诊室里看到,胡皓夫正在给患儿看病。他听取家长诉述病情后,用听诊器听一听小患者的胸部、背部,看一看小患者的咽部,便开出处方。小患者们很少哭闹,年龄大一点的,都听话地配合"胡爷爷"检查;年龄小一点的,听诊器靠近皮肤的一刹那咧咧嘴,刚要哭的时候已经检查完了,很少做X光、CT等特殊检查。

    10岁的小子涵从2岁起就找胡皓夫看病,有时觉得肚子痛,就给"胡爷爷"打个电话聊聊天,聊完天肚子便奇迹般地不疼了。子涵妈妈说,孩子从两岁到现在,生病没打过一次针、没输过一次液,胡教授开出的药,孩子吃了就好,花钱很少。

    3年前,杨女士6岁的女儿一直高烧不退,打针输液都不见效,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胡皓夫,胡皓夫诊断完病情后只开了几贴中药。杨女士将信将疑,孩子打针都好不了,仅凭几贴中药就能治好孩子的病?没想到刚刚服了两贴中药,孩子的烧就退下来了。从那以后,杨女士的女儿就成了胡皓夫的"铁杆病人"。

    "从1990年到现在,印象中我只给一个孩子作过一次肌肉注射。"胡皓夫回忆说,那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暑假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不知不觉连喝了8包过期酸奶,导致食物中毒,送到医院时脸色惨白,脉搏微弱。"我当机立断给她注射了一针并及时输液,从而挽救了孩子的生命。那是我近20年来唯一一次给小患者打肌肉针。"

    为什么不给孩子打针?胡皓夫解释说,5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打针部位不准确,可能会损伤坐骨神经产生麻痹、肌肉瘫痪等运动功能障碍,消毒不严格还会引起感染。不仅不轻易给孩子打针,如果不是很严重的感染,主张口服药物,胡皓夫还很少让孩子输液,他对抗生素的应用十分慎重,病毒性感染等他基本不应用抗生素,细菌感染不是重症,他不主张几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他强调,儿童用药必须遵循"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及时"的原则。

    9年前,胡皓夫查房时遇到一位高烧不退的7岁男孩,看遍医院各个科室,都诊断不清,病情十分危急。当发现有咳血症状后,他判断男孩可能患上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在他的建议下,男孩在北京做了进一步检查后被确诊。在北京的医院治疗几个月,医生判断男孩最多只能再活一年,家长再次找到胡皓夫,恳求胡教授救救孩子。考虑到孩子病情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胡皓夫设计了大胆的激素吸入治疗方案,用治疗哮喘的办法来治疗该病。这在当时很多同行眼中简直是异想天开,但两年后男孩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被控制住了。如今9年过去了,男孩的身体各项指标维持良好。去年春节,男孩全家专门从武汉来石家庄向胡教授致谢。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

    1930年,胡皓夫出生在浙江省龙游县庙下乡一个中医世家。胡皓夫的家乡,是漫山遍野的翠竹世界,竹子在当地是一宝,人们吃饭离不开竹笋,居家度日离不开竹桌、竹床、竹凳,劳动工具离不开竹畚箕、竹扁担、竹笠帽………甚至孩子们玩的风筝、棋子,无一不是竹子做的。竹子的"宝贵"品质和献身万民的无私精神,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间 ,而父亲的"医乃仁术也"、"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爱病又爱人"的谆谆教诲,和他看到病人病魔缠身的痛苦和因病而倾家荡产的残酷现实,使幼小的胡皓夫发誓长大做一名良医,来救治受苦受难的苍生。

    1951年,胡皓夫考入山东医学院医学系儿科专业。胡皓夫的同乡,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华岗,对他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华岗是中共著名学者、理论家,曾任《新华日报》第一任总编。胡皓夫和华岗的儿子是小学同学,少年时期跟华岗一家就开始交往,有了这层关系,节假日他常到华岗家玩,华岗也喜欢这个品学兼优的小同乡,他们一起谈论家乡的风土人物,谈论中医、西医、哲学和历史。1954年,作为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共青团员、学生会干部,组织上有意让胡皓夫留校任教或分配上海工作;然而他却做出第三种选择,支援鞍纲,到基层第一线去!

    胡皓夫说,除了热烈的时代因素外,竹子和华岗是影响他选择的关键因素。在鞍钢铁东医院,胡皓夫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1956年发生大流行--麻疹时,他临危受命负责治疗麻疹的专门病房,当时麻疹病死率高达20%,他大胆提出使用毒毛旋花子甙K,纠正了合并肺炎导致的心衰,成功遏止病魔的肆虐!在流脑大流行时,他巡回在流脑的发病区。作为鞍钢医学院儿科教研组组长,他对300余例小儿急死的原因进行研究;作为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他又对300余例重症肺炎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分析,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对50年我国重症牵头治疗变迁,小剂量肝素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小儿畸形呼吸道感染,小儿危重急症思维的建立,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均作了研究并在杂志上发表,中华儿科杂志曾授予他在该杂志1978-2006发表论文最多作者奖第二名……行医50多年来,他救治的小患者无数,更有不少小患者被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找他看过病的孩子们都很喜爱这个笑眯眯的"爷爷",生了病都愿意找"胡爷爷"看病。

 

责任编辑: 诚意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