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专题>>2010世界艾滋病日>>社会关爱

如何让阳光穿透“恐艾”铸就的歧视高墙

http://www.hebnews.cn 2010-11-30 19:06 新华社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恐艾”情绪亟待科普消解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小吴在开始新一轮上诉的同时,还向中国艾滋病防治宣传大使寄出了公开信。在信中,小吴请求向全社会呼吁:“感染者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做教师,我们可以做很多种工作而完全不受影响,请不要把我们排斥在这个社会之外!”

    在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时,辛苦奔走的还有很多一直致力于反歧视的斗士们。每年的这个时候,慕容枫都特别忙碌,在12月1日前,他忙于各种媒体的约访和活动的紧密行程中,这位曾获得贝利马丁奖的来自河北的艾滋病感染者在谈到小吴的情况时不仅有无奈,还有很多担忧。

    “虽然我和小吴没有联系过,但我一直在关注着他的情况,他很勇敢,祝福他在将来过得更好,但是希望他能保护好自己,维护好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毕竟,目前的大环境还没有那么宽容。”慕容枫说。

    在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关爱”是否能逾越歧视的高墙,社会与艾滋病感染者之间如何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北京益仁平反就业歧视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方强说,社会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口头关爱承诺和实际行动差异非常大。“以小吴为例,案件之前,大家都会谈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但真正出现这个案件之后,人们还是恐慌,就连一些媒体和知识分子都坚定地认为小吴不应该当老师。”

    对于目前社会“恐艾”情绪依然严重的现状,于方强忧虑地说:“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人们不愿意理性地去想想艾滋病的死亡率和传播率到底有多大,只是想着如何维护自身的安全。”

    而国内首位在男同性恋人群中进行大规模艾滋病干预的专家、马丁奖得主张北川这样说:“从小吴的案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公众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无知有多么可怕。社会对于艾滋病的歧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无知和恐惧。”

    “其实中国很多专门研究艾滋病的医学界专家和工作者都非常支持小吴,他做老师的工作是不会把艾滋病毒传染给学生的,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就是母婴、血液和性而已。”张北川强调。

    对此,慕容枫也说,歧视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最大的障碍。“解决歧视问题,要从卫生系统的医护人员开始,他们都拒绝为艾滋病人提供医护、手术,普通人还谈何平等关爱?”他说。

责任编辑: 赵耀光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