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原创专题>>有形文化>>交流材料

易县:突出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http://www.hebnews.cn 2010-10-30 11:18 河北新闻网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易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端东麓,总人口56万,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易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态良好,景点众多,森林覆盖率达到46.7%,境内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58家,清西陵和狼牙山2个4A级景区,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千年古县”。易县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始终高度重视有形文化建设,特别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京津后花园”为目标,坚持城市建设和文化底蕴相结合,提升城市品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我们的主要做法:一、突出有形文化,高标准城市规划。以“城乡规划年”活动开展为契机,高薪聘请高资质、实力强的专业设计单位,立足易县实际,突出有形文化,编制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各区域、路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项规划,做到城市布局、建筑风貌与有形文化相结合,统领城市开发建设。同时,城市开发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广泛征求文化名家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文化特色突出,努力形成“一区一特色、一街一风景、一路一景观”的富有易县文化内涵的城区规划格局。二、挖掘有形文化,彰显城市魅力。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既要展示现代之美,又要体现历史文化的原则,全力打造文化内涵深厚、历史烙印鲜明的现代城市。 1、以水系为脉,打景观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古流传,将“易水”这一有形文化,按照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总投资1.3个亿的易水河水上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易水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打造了“城中河”,形成水面21万平米。对河道两岸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栽植三叶草坪2万平米,努力打造“路、水、绿、景”一体化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使易水河成为了旅游休闲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平台,达到和谐统一。 2、以历史为魂,打生态牌。一是以荆轲塔为主线,投资1500多万元,对荆轲塔周边进行了绿化、美化,设立了碑林、荆轲雕塑,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建成了占地215亩的荆轲公园。二是结合旧城改造,坚持“开发改造与文物保护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位于人员密集聚集区域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子道德经幢周边进行了美化和资源开发,将其打造成了新的旅游景点。三是在游园建设和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与建设相结合,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做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文化特色突出,建筑物标新立异,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 3、以对接为媒,打旅游牌。在突出有形文化,打造城市景观的基础上,建设了易水砚、胶胎瓷等特色旅游产品销售中心,并与狼牙山、清西陵等旅游景点景区对接,引导游客到易水河、荆轲公园、老子道德经幢等城市内的景点观光旅游和购物,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旅游人数达 178.34万人次,产生社会综合效益4.3亿元。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相融合。城市建设中,在突出有形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相结合。一是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广场,同时启动了投资1000万元的文化广场改造工程,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打造成文化宣传阵地。二是投资500万元,购置健身器械,设置游园广场,方便广大居民休闲健身;投资100万元购置音响设备,设置到游园广场、易水河两岸;投资200万元,扩大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增加频道,丰富广大居民生活。三是以培育城市精神为核心全面加强市民素质建设,由广大居民讨论制定了《市民文明公约》和《市民文明准则》,通过报刊、电视台、宣传车、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自觉维护和遵守,营造了“知我易州,爱我易州”的氛围,增强广大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对不遵守公约和守则的个别行为依法进行教育引导,城区居民素质显著提高,促进了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相融合。(易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王谦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