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原创专题>>有形文化>>发言材料

关于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朱赛鸿

http://www.hebnews.cn 2010-10-30 09:37 河北新闻网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与规模急速扩张,城市面貌出现巨大变化。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到2006年的43.9%,增速是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57706万,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快于同期世界城市化增长水平。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3.9%提高到75%左右。我国将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文化已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采用文化的形式,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社会功能。然而,有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面临着自身成长和文化传承的矛盾,文化冲突不断显现,富有特色的区域和传统文化不断被格式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城市在发展中片面地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使城市的更新屈从于经济利益的需要,从而使城市生长、文化传承、居民宜居的链条出现了明显的断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记忆消失。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摧毁。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二是城市面貌趋同。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普遍,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趋同,导致特色危机。各地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

    三是城市建设失调。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往往采取单一依赖土地经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甚至出现开发商主导规划的情况。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而这些项目却往往夸大功能主题而忽略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 王谦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