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专题>>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文物修复

不能改变的是历史--圆明园重建争议不断

http://www.hebnews.cn 2010-10-21 09:28 新华社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专电题:不能改变的是历史--圆明园重建争议不断

    新华社记者郭鑫、岳瑞芳

    150年前,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并被付之一炬,那是国人内心永远的伤痛。时代几经变幻,中国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大水法等劫后废墟依然矗立园中,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从未停止。

    百余年间,几代人试图重建圆明园的计划也在争议声中几经波折,从修复园中古建,到异地“重造”圆明园,每个计划出台都能挑动中国人最敏感的历史神经,掀起新一轮“修”与“存”的论辩,逐渐形成了“废墟派”和“整修派”两大阵营,辩论旷日持久,然而始终没有定论。

    “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整修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而目前已经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技术水平。

    对于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问题,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韩水法有自己的看法。“历史的‘苍凉感’很重要!”他对记者强调,因此有必要保持大水法、西洋楼这些标志性历史废墟的“旧貌”,“甚至可以做一个大一点的整体废墟模型”,而部分山水景观则可以复原。

    韩水法这种“折中”观点代表了中国社会对待历史遗迹的一种新态度。今年3月开始,圆明园对150件园中重要文物进行了修复,就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因此并未引起大的争议,这也反映随着理性论辩的深入进行,中国社会对待过去年代伤痛历史的态度正逐渐趋向成熟。

    最近一次争议的缘起反倒不是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本身。2008年2月18日,浙江横店在北京高调宣布,计划耗资200亿元,按1:1的比例“重造”一座“圆明园”,这种“异地重建”的新模式是圆明园被毁140多年来首次遇到,除了给古迹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之外,也再次把重建问题引入到争议的漩涡之中。

责任编辑: 赵耀光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