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原创专题
河北新闻网约稿:“裤衩哥”精神越正常,悲剧成分越浓厚
2010-07-15 11:26  来源: 选择字号:   
    近两日,很多大型网站的论坛上,一个名为《长春站前“裤衩哥”》的帖子被疯狂转载,从帖子中的多幅图片可见,一个脚踩拖鞋,浑身上下只穿一条灰白色内裤的健硕男子,现身于一块公交站牌旁,时而看看公交站牌,时而“整理”身上那件唯一的衣物,旁若无人。(7月8日 河北新闻网)

在这么一个“眼球经济”时代,“裸体”不少见。如果是一个妙龄女郎,身着内衣,出现在闹市中,那可能是在做广告、宣传内衣。那种情况下不仅不会被人驱赶,估计还会吸引得众人趋之若鹜。如果还是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那就更是难免掉落一地眼球了。但是,如果这个“裸体模特”的身份换成了“男性”,那就实在让人如骾在喉、“如芒在眼”了。

公共场所是有公共道德的,公共道德不容亵渎的程度,无异于公共资源不容侵犯。站在一个善良、向上的出发点上,我很期望新闻中的“裤衩哥”是个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但是,据附近经营冷饮摊的一位大娘介绍,近距离观察“裤衩哥”后,“我看没啥毛病,头发梳得挺整齐的呢”。如果“裤衩哥”精神正常,那只有两种可能,而且每种一种比一种悲剧:

可能性一: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艺术家、诗人波德莱尔提出过“以丑为美”的文艺主张。但是,在这位哥的身上,我除了看到由拖鞋、裤衩和皮肉组成的赤裸裸的不雅,对社会公德、对公众心理承受的挑战外,实在感觉不到丝毫美感。也许,“裤衩哥”本人感觉是美的,但是,公德、秩序一向不是某一个人内心的自我感受。拿到闹市、摆到大庭广众之下的“艺术”,就需要受到规范、法治的约束。丑恶的艺术无疑是对艺术、对和谐的最大亵渎。

可能性二:这是一种炒作。近来不乏“以丑为美”的炒作。炒作的目的无疑是占领眼球市场,赚取“观赏费”。但是,不按规则出牌的创意手法也是需要在遵守法纪、公德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是站在“裤衩哥”的角度上,能够自毁尊严,用自己的不美观的肉体来哗众取宠地炒作,是不是成名的代价太大?是不是违背了获取金钱利益,追求幸福的初衷?

“裤衩哥”如果有精神问题,那可以理解,顶多是精神病人的保障还没有完善。但是,如果他精神是正常的,则越是正常,对社会公德的伤害就越深;炒作成分越浓,对法纪的侵犯就越严重。一种低俗的行为光明胆大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且这种低俗达到了“变态”、“不堪”的程度。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在为这一现象感到悲哀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有相关的治安管理部门出来管理管理了? (作者:郭杨阳)

   
责任编辑: 张娜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