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原创专题>>加拿大河北文化周>>第二故乡

通讯:追寻一个伟大而不朽的灵魂——访白求恩故居

http://www.hebnews.cn 2010-08-31 09:41 新华社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今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65周年,也是白求恩去世71周年。日前,我们驱车来到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斯科卡地区格雷文赫斯特镇,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白求恩故居,追寻他伟大的人生轨迹。

  小镇常住人口一万多人,房屋古朴,街道整洁,河湖环绕,绿树成荫。沿着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道路前行,就来到镇中心小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一座身着八路军军服、手拿听诊器、匆忙赶路的白求恩铜像。

  打听白求恩故居,居民们都会热情地指向附近的约翰北街235号院。这是一座维多利亚风格的尖顶木结构灰绿色二层小楼,掩映在几棵高大的枫树下,带木围栏的小院里草坪修剪得非常整齐。小院北边的白墙小屋是白求恩纪念馆展览室,门前立有一幅木刻风格的红底画板,画中白求恩托腮思考,双目凝视前方。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在这里出生。1976年3月,加政府出资买下小楼,并设立白求恩纪念馆。楼内再现了当年的陈设,二楼的大床旁摆放着一张做工精致的小床——白求恩的摇篮。

  馆长斯科特·戴维森在此工作16年,曾三次访问中国。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他热情地接待我们,谈起白求恩生平如数家珍。

  白求恩是一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人,喜欢结交有创造性的朋友;他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人,设计了“白求恩肋剪”等外科手术器械以及被誉为军事医学创举的“战地流动血库”;他更是一个追求进步、主持正义的人,关心穷人健康,为失业者设立免费诊所,组织保障人民健康团体。

  白求恩生命中最后也是最辉煌的22个月是在中国度过的。

  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白求恩率领医疗队不远万里到达中国。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当晚,毛泽东会见了他,并邀请他留下来主管八路军边区医院。但白求恩坚决要求上前线。

  在晋察冀边区,白求恩跋山涉水,枪林弹雨中以精湛的医术、高度的热忱和责任心,有效及时地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并多次献血挽救官兵的生命。他总爱说:“我们的战斗岗位就是手术台,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

  白求恩还设计了由骡子驮运的流动手术室并形象地称其为“卢沟桥”,创建“模范医院”,培训医护人员……在战斗的岁月里,他与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他在写给一位加拿大友人的信中说:“我的确非常疲惫,但长期以来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愉快……因为人们需要我。”

  在1939年10月下旬的一次手术中,白求恩意外地割破手指,但仍坚持继续做手术。他终因血液感染,于11月12日病逝。

  白求恩一生无儿无女,他的故居自1976年8月30日开放以来,“就像一个圣地一样”,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厚厚的留言簿上写满了感人的话语。

  戴维森说:“今年是加中建交40周年,白求恩故居已经成为加中友谊的象征。随着中国将加拿大确定为旅游目的地国,这里必将迎来更多的中国游客。”

  格雷文赫斯特镇镇长约翰·克林克接受采访时说,他已经当了10年镇长,曾两次访问中国。在踏访过白求恩战斗牺牲的地方后,他深深地被白求恩的事迹所感动,被中国人民对白求恩故乡人民的真情所感染,为小镇出了这样一位英雄而自豪。

  他说,在全球化时代,白求恩关于人人享有医疗的主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加拿大应该更为广泛地传扬白求恩的英雄事迹。

  克林克最后说:“白求恩确实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伟人!如果多一些像白求恩这样的人,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张大成 石莉

责任编辑: 李莎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